3.静电的损害及防护
对静电敏感的元器件
MOS电路、CMOS电路、场效应感、运算放大器、PROM、肖特基二机管等。
静电造成的损坏有哪些?
静电造成的损伤有硬击穿和软击穿两种。
a、 硬击穿:元器件功能完全损坏,失去功能。
b、 软击穿:有些静电敏感器件遭到静电轻微击伤后不易发现,只有经过多次周转,甚至已随电子产品投放正式使用后,才会发现这种轻微的击伤现象称之为软击穿。软击穿不进行全面测试是发现不了的,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导致器件的失败,后果比硬击穿更为严重。
静电防保要素是什么?
对有关人员进行静电防护知识的普及和培训。
在设计电子产品时应充分考虑静电防护工作。
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地采取静电防护,在可能产生静电的地方要迅速可靠地消除静电的积累。
使用静电防护工具。如防静电手腕带,防静电酒精瓶,离子风机,防静电工作衣,鞋,防静电周转袋,箱等。
北京双线机房托管新闻中心报道:当我们坐在沙发上,仅用手里的一个遥控器就可以上网、看电视和进行视频通话,这就是三网融合给我们描绘出的最直观画面。
经历了十几年的孕育和激辩,“三网融合”这张集合了互联网、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功能的大网终于织成,2010年可以定义为三网融合元年。然而,尽管试点城市确定,试点工作启动是一个历史性的大突破,但如果要想实现我们理想中的画面,三网融合要走的路还有很远。
“合一”与“融合”之争
三网融合真的来了!
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“融合”概念的提出到试点城市的启动,三网融合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,也突破了重重阻碍。
1998年3月,以原体改委体改所副所长、时任粤海企业集团经济顾问的王小强博士为首的“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电信产业课题组”,提出了《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》研究报告,该报告引发了“三网合一”还是“三网融合”的大辩论。
所谓“三网合一”并不是网络的物理合一,而是以电信网为基础实现三张网络的“合一”,而“融合”是说以电信网、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为基础形成业务上的相互渗透。前者强调的是强势发展,后者强调的是竞争,由此,广电和电信的融合之争初露端倪。
“当时对合一还是融合的争论其实就是是否双向进入的问题,合一的趋势是电信一枝独大,而融合的后果是作为三网的两个主体,电信和广电都能涉足,形成多方的竞争,即电信网络可传送广播电视节目,广电网络可从事传统电信业务。”广电资深专家吴纯勇对本报记者表示。
这场最初的博弈以互不涉及而落幕,也暗示了“融合”的概念胜出。
直到2001年3月,三网融合再次提上日程,当年通过的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》中提出,将促进电信、电视、计算机三网融合。应该说,“十一五”规划加速了三网融合的步伐。2008年1月和2009年5月,国务院办公厅两次下文,推进三网融合。